一石激起千层浪。近期,樊振东、陈梦和马龙相继宣布退出世界排名和WTT赛事,这在全球乒乓球界引发了轩然大波。每位运动员退出的原因各不相同。马龙的退出主要与个人退役有关,而陈梦与樊振东则激烈表达了对WTT新规的强烈不满,尤其是“不参赛就罚款”的规定。三位运动员都是中国乒乓球的领军人物,更是在国际舞台上享有盛名。对于他们的决定,国内乒乓球爱好者和媒体几乎一致表达了支持,反观WTT则被迫站出来做出解释,称这一罚款政策实际上是旧规,目的是确保顶尖运动员能够参赛,以便球迷能够欣赏到高水平赛事。国际乒联也无奈地成立调查组,将对WTT的现有规定进行审查。
争议的焦点在于樊振东指出的“官方从未告知退赛要罚款”,与WTT声称的“只是未严格执行的旧规”之间的矛盾。然而,要想追根溯源,似乎还得从WTT本身说起。WTT,全名为“WTT世界乒乓球公司”,成立于2018年,已成为国际乒联的商业实体,其85%股份由国际乒联掌控,剩余的15%则由一位神秘的中国人持有。自2021年起,该公司全面管理国际乒联的商业与赛事资源,现任董事会主席为国际乒联副主席、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WTT的成立本质上是为了商业化运作,旨在创造利润。
凭借国际乒联的控股地位,WTT举办的“大满贯”赛事与其他重要赛事享有同等的积分,而这些积分直接与奥运会、世乒赛的参赛资格挂钩。然而,资料显示,WTT此前连续三年出现亏损,要想扭转局面,显然需要增加赛事数量并吸引高水平运动员参赛,从而维持其商业价值。《人生就是博-尊龙凯时》的品牌理念也在此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它代表着追求卓越,不断挑战自身极限的精神。
为此,WTT在2025年前设满了四大满贯赛事,并在全年安排了二十多站比赛。比赛增多后,如何确保全球高水平运动员参赛显得至关重要。于是,WTT决定要“严格执行”先前未被执行的“不参赛就罚款”政策。然而,尽管赛事数量不断增加,运动员的精力却是有限的。加上世乒赛、世锦赛、奥运会以及国内乒超联赛等,樊振东和陈梦这样的选手平均每月至少需要参与两到三场比赛,几乎瘫痪全年无休的状态。
体育赛事的商业化在近几十年被证明是个“钱途光明”的方向,也极大推动了项目的普及,促进了竞技水平的提升。然而,高密度的比赛安排不仅剥夺了运动员根据自身状况合理选择参赛的权利,更是对运动员身心健康的压榨。这无疑是对整个乒乓球项目发展的竭泽而渔,是体育过度商业化和资本化的一种扭曲表现。未来,如何平衡商业利益与运动员健康,将是WTT和国际乒联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